□范秀文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美麗的天山雄姿巍峨綿延數(shù)千里,絲綢之路沿天山腳下而過,仿佛在述說著駝鈴聲聲的百年歷史滄桑和過往云煙。在這片充滿神秘色彩的熱土上,中國二冶的建設者,用智慧和汗水書寫著一首首波瀾壯闊的建設史詩。從新疆八鋼工程的竣工投產(chǎn)到十二師保障性住房項目的入住,從烏魯木齊克南高架東延工程的通車到戈壁灘上國泰興華項目的建設,無不印證了二冶人的勇敢與堅韌,執(zhí)著與奉獻。2007年至今,中國二冶已在新疆地區(qū)累計完成25億元的工程建設任務。中國二冶,在天山腳下鑄就著輝煌。
八鋼建設: 艱苦卓絕
今天,當你步入新疆八一鋼廠,印入眼簾的是一座現(xiàn)代化的鋼鐵企業(yè),這里,鋼花飛舞,鐵水奔騰;這里,留下了二冶建設者深深的足跡。新疆八鋼的建設堪稱是艱苦卓絕,更在二冶的建設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2007年,為了拓展市場領域,贏得更為廣泛的發(fā)展空間,中國二冶挺進新疆。2007年2月,中國二冶組建項目部進駐八鋼,建設者們告別家鄉(xiāng)和親人,踏上了開往西域的列車,隨著一批批建設者陸續(xù)到達八鋼,八鋼新1#高爐工程建設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歷史是一部恢弘的大書,如實地記載著奮斗與艱辛,汗水與輝煌,創(chuàng)業(yè)的熾熱和發(fā)展的腳蹤。在新疆八鋼工程建設中,集團公司主要承擔了2500立方米新1號高爐主體項目及外網(wǎng)安裝,2號、3號高爐除主控樓土建、礦槽系統(tǒng)以外的所有建設任務,包括土建、鋼結構、管道、設備、電氣儀表及調試,整個工程浩大,實物量大、單體設備重、設備安裝復雜,焊接工作量大,工程配合復雜,施工組織協(xié)調難。在施工建設中,高度為102米的(
2500m3)新1#高爐工程堪稱最為艱苦,新疆八鋼新1號高爐工程包括高爐本體系統(tǒng)、粗煤氣系統(tǒng)、熱風爐系統(tǒng)的結構和管道制安、機械設備安裝及電氣電調施工,礦槽上料系統(tǒng)的機械設備安裝及電氣電調施工,主控樓電氣設備安裝、區(qū)域外線設備、管道施工。萬事開頭難。在開工初期,在圖紙未到到位的情況下,八鋼項目部克服一切困難,根據(jù)有限的資料及在以往施工建設中積累的經(jīng)驗,經(jīng)過反復研究,定下整座高爐建設的一條主線,這對以后的施工組織和安排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為確保工程合同履約,項目部確定組織管理體系及各部門工作職責,明確項目管理的目的和任務,制定周計劃、月計劃的安排,關鍵的分項工程還制定專項進度計劃,做到每項工作都有計劃、有安排、有落實。根據(jù)工程特點,編制了工程項目管理規(guī)劃,制定工程施工過程控制重點。在施工高峰期,每天都組織召開參戰(zhàn)單位參加的碰頭會,協(xié)調各項工作,做到當天問題當天解決。為加快工期,在關鍵部位施工中,項目部組織相關人員一同反復研究圖紙,確定安全高效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中,能夠在地面上拼裝后整體吊裝的,就事先在地面上拼裝,不占用主工期。與此同時,積極采用新技術和新工藝,高爐和熱風爐爐殼立縫采用GHL—Ⅱ高爐氣電立焊自動焊機,橫縫采用GHH—Ⅱ高爐橫縫埋弧自動焊操作機,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保證了焊接質量。他們還結合實際,不斷優(yōu)化施工方案,在2號高爐施工中,經(jīng)反復探討和論證,3000t.m塔吊未拆安,直接從1#高爐行走至2#高爐的施工位置,節(jié)省了工期和工程成本。
2008年的冬天,新疆地區(qū)格外寒冷,為了工程的早日完工,參戰(zhàn)人員放棄了春節(jié)的休息,堅守在崗位上,管鐵公司參戰(zhàn)人員大年三十的上午仍然趟著大雪奔忙在出鐵場除塵管道施工中。在30多米高的出鐵場屋面施工中,天天下雪,施工作業(yè)區(qū)是一層冰上面覆蓋著一層雪,金結公司的電焊工們頭戴安全帽,戴上安全帶,身上除了背著焊帽、焊把外,腰上還要別上一把笤帚,并帶上泡沫墊,每天都爬到30多米的高處作業(yè),就這樣,在風雪交加的惡劣環(huán)境里,艱難地完成了一項項焊接任務。新疆地區(qū)的冬天異常寒冷,白毛風夾雜著漫天飛雪,每天的溫度都在零下20多左右,施工人員的手腳都被凍傷了,但沒有人退縮,英雄的二冶人在新疆大地上鑄就著豐碑。
2008年1月16日,新疆八鋼和中冶京誠領導親自給二冶集團領導發(fā)來感謝信,對中國二冶在八鋼1號高爐工程中付出的艱苦努力以及在此之前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謝。
2008年2月28日投產(chǎn),新1號高爐在人們的熱切期盼中正式投產(chǎn)了。按常規(guī),一座
2500m3高爐正常施工工期為16至20個月,而新1#高爐合同工期僅僅為11個月。從
2007年3月25日高爐熱風爐殼第一吊到
2008年2月28日出第一爐鐵水,在歷時11個月的建設歲月里,集團公司近千名參戰(zhàn)將士爬冰臥雪,戰(zhàn)嚴寒斗酷暑,在冶金建設史上書寫了高爐建設速度里程碑式的紀錄
由于在1號高爐工程中重合同守信譽,贏得了業(yè)主的高度信任。得到了甲方、監(jiān)理及業(yè)主的高度評價,在隨后的新2#高爐工程的投標中,業(yè)主不但將新2號高爐交與二冶施工,還擴充了新2#高爐的大部分土建工程,為集團公司牢固占領八鋼建筑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光陰似水,歲月蹉跎。驀然回首,那些建設的場景至今仍歷歷在目。在施工最繁忙階段,整個現(xiàn)場氣勢恢宏, 3000t.m 和1500t.m大型塔吊、400t和250t履帶吊、220t、180t和120t汽車吊、50t履帶吊,小吊車隨處可見,場面蔚為壯觀。在高爐施工中,土建、鋼結構、管道、機裝、電氣、儀表和電調和筑爐共八個專業(yè)多個單位和隊伍在狹窄的場地來回交叉作業(yè),再加上工期緊,地下基礎和管道同時施工,給施工的組織和協(xié)調帶來諸多難度,八鋼項目部在后續(xù)的2號、3號高爐及附屬設施建設中,科學組織各參戰(zhàn)單位高揚建設的主戰(zhàn)旗,克服了重重困難,完成了一個個節(jié)點目標。讓我們重溫一下建設過程的厚重,讓歷史瞬間成為永恒的記憶:2008年3月22日,2號高爐第一代爐皮被3000噸米塔吊穩(wěn)穩(wěn)吊起并安裝就位,標志2號高爐正式進入鋼結構安裝;6月24日,2號高爐高4.45米,重75噸的爐帽安裝就位;
2010年9月9日上午11時,3000噸?米吊車緩緩地將新3號高爐總計重達57噸高爐爐帽從拼裝平臺上吊起,并一次吊裝就位,預示著爐殼安裝工作的結束;2010 年9月19日,3號高爐39.8米180度側懸挑平臺整體安裝就位;2010 年10月20日,新3號高爐重163噸,長72.566米的跨度最大、重量最重、長度最長的一段通廊在400噸和250噸兩臺履帶吊的提升下徐徐起勾,吊裝就位;2010年 11月14日,新3號高爐現(xiàn)場禮炮轟鳴,重達118噸的高爐下降管在3000噸?米和400噸履帶吊的抬吊下順利起鉤。。。。。。參戰(zhàn)的八鋼項目部和一公司、金結公司、機電公司、管鐵公司干部職工用辛勤的勞動和艱苦鏖戰(zhàn)贏得了勝利,新2號高爐于
2007年8月25日開工,2009年2月28日竣工投產(chǎn);新3號高爐于
2010年3月25日開工,2011年7月31日實現(xiàn)投產(chǎn)。
保障房項目:贏得口碑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睍r節(jié)進入四月份,內地已然是溫暖如春。然而,烏魯木齊的四月天,仍然透出陣陣寒意,
2011年4月28日,二冶集團在新疆烏魯木齊承擔的第一個保障性住房項目------兵團十二師頭屯河保障性住房項目在建設現(xiàn)場舉行了開工典禮。
在該項目中,二冶集團公司承擔了43萬平共55棟住宅樓及其配套設施的64個單位工程的建設任務,其中有31棟住宅樓要求在當年10月底完工。在體量大、工期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承擔建設任務的將士們充分認識這項民生工程建設的重大政治意義,他們肩負央企的社會責任,牢固樹立“誠信社會為本,客戶滿意為榮”的理念,發(fā)揚二冶人敢啃“硬骨頭”的精神,以高度的責任感投入到火熱的施工中。參戰(zhàn)的一公司從人員到設備到機械材料,都進行精心配備和管理,嚴格按照網(wǎng)絡工期要求,編制方案和措施,制訂了日、周、月節(jié)點目標。6月2日,該工程開始挖土,由此拉開了工程大干的序幕,在炎炎夏日里,參戰(zhàn)人員24小時輪班作業(yè),全力以赴保工期。8月19日,經(jīng)過歷時79天的施工,兵團十二師頭屯河農(nóng)場保障性住房工程勝利封頂,在封頂儀式上,業(yè)主給予第一個完成封頂任務的A區(qū)5號樓項目部5萬元獎勵。隨之,層高為11層的住宅樓陸續(xù)封頂,保證了大部分居民于當年入住新居。在兵團十二師頭屯河農(nóng)場保障性住房一期住宅樓的建設中,二冶集團公司受到十二師領導的表彰,連續(xù)兩年被業(yè)主評為先進。
企業(yè)是船,品牌是帆,有了信譽和品牌,企業(yè)才能揚帆遠航。由于在一期保障性住房工程中重合同守信譽,贏得了良好的口碑,二冶集團又在該項目的二期工程中一舉中標。2012年年底,十二師保障性住房的的二期工程27棟住宅樓34個單位工程開工,奮戰(zhàn)在這里的一公司干部職工與高原地區(qū)惡劣的天氣做斗爭,夜以繼日地搶工期。目前,二期工程27棟住宅樓已竣工收尾。
不經(jīng)春風,焉得秋雨,兵團十二師頭屯河保障性住房項目的建設,為二冶集團在房建工程施工領域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在此,我們不能忘記那些為此付出的建設者。
市政工程:彪炳史冊
在竣工通車的克南高架東延工程立交橋上,“中國二冶承建”五個鮮紅的大字格外醒目,看到這五個鮮紅的大字,作為二冶人,會倍感榮耀和自豪。
在烏魯木齊克南高架橋工程的艱苦建設中,在短短的四個月時間里,參戰(zhàn)干部職工就建成了全長為789.5米的高架橋工程,共完成澆筑混凝土2.2萬余立、鋼筋3600多噸、開挖土方3.4萬余立、制作鋼箱梁1000噸、鋪設瀝青5.2752萬平方米,以安全高速優(yōu)質施工,贏得了業(yè)主和社會各界的高度稱贊,充分展示了二冶人的精神與力量,風骨與氣節(jié)。
新疆烏魯木齊市克依路至南湖路高架道路東延工程是中冶集團在新疆承建的第一個市政工程項目,作為烏魯木齊市規(guī)劃“環(huán)線加放射”骨干路網(wǎng)中東部片區(qū)的一條射線快速路,備受關注和矚目。它的建成通車,為加強東部片區(qū)與中心城區(qū)的交通往來帶來便利,對推動烏魯木齊城市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作用。當建設者踏上新疆烏魯木齊這片土地,來到現(xiàn)場,為眼前的施工條件所震驚:工程地處市區(qū)工作面狹窄,地質復雜,拆遷面積大拆遷難,而工期緊迫,任務重。狹路相逢勇者勝,既來之,則安之,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憑借堅持和毅力,項目部班子成員與職工們團結擰成一股繩,全體人員分工不分家。一方面加強與業(yè)主和有關各方面的溝通和聯(lián)系,一方面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談起工程建設的艱難,親歷者才有更多的感嘆。在灌注樁施工中,施工區(qū)域
2米以下即是巖石層,異常堅硬,機械設備無法進行挖掘,只能采用人工去一點一點地往下鑿,90個灌注樁,其中有一個灌注樁開挖就用了20天。該工程包括36根吊骨架施工,每個吊骨架需要綁扎鋼筋100多噸,為加快工期,施工人員采取在地面綁扎,然后再安裝的方法,節(jié)省了工期。
經(jīng)過203個日日夜夜的艱苦奮戰(zhàn),他們完成了一個個節(jié)點目標,
8月31日,工程順利實現(xiàn)地面道路通車。新疆市政工程處領導對二冶集團在如此艱苦的的條件下,克服一切困難,保質保量地按期完工,給予了高度的好評。干一項工程,樹一座豐碑,培養(yǎng)一批人才,在項目建設中,一批年輕人得到鍛煉,并迅速成長。
金秋10月,層林盡染,天山腳下的風光格外秀美。10月25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那天的烏魯木齊風和日麗,中午12時許,烏魯木齊市克依路-南湖路高架道路東延工程二標段通車儀式在工程現(xiàn)場隆重舉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黨委常委、烏魯木齊市市委書記朱海侖、烏魯木齊市市長伊力哈木?沙比爾及市委政府、建委及市政工程建設處和各委辦局的領導參加了通車竣工儀式。承載著將士們辛勤汗水的高架橋魏然屹立于天山腳下,它是二冶人無尚的榮耀,必將彪炳史冊。
戈壁灘和4600米高原上的堅守:見證奇跡
夏日的茫茫戈壁灘,風沙肆虐,酷熱難耐,中午時分地表的溫度達到50至60度,新疆分公司承建的國泰興華工程就位于這茫茫戈壁上。
國泰興華工程為煤化工領域工程,工程合同量為3000萬元,為土建、結構、機電綜合項目,這里地處茫茫戈壁灘,人煙稀少,人跡罕至,生活條件十分艱苦,買菜要到100多公里的地方。因為四周都是鹽堿地,沒有飲用水,只能是到遠處拉水,解決生活用水問題。在這里,洗澡成為一件奢侈之事。新疆地區(qū)素有“早穿棉、午穿紗、抱著火盆吃西瓜”的諺語,意味著這里的溫差大,為了確保工期,在有限的施工期內多完成任務,從今年6月份開始,參戰(zhàn)干部職工就每天白天晚上連軸轉,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們以苦為樂奮力拼搏。目前,工程主體結構勝利完工,在新疆地區(qū)再次樹立了豐碑,為二冶贏得了信譽。
新疆喀什,有著動人的傳說,據(jù)說1500年前玄奘從天竺回來就在這里歇腳。新疆喀什塔什天然礦業(yè)選礦廠粗碎廠房及粗碎干選廠房工程則建在4600米海撥之上,這里一年四季不間斷地下雪,氣候寒冷,道路濕滑。從今年3月份開工到10月份竣工,一公司的參戰(zhàn)人員克服了高原反應帶來的身體不適和施工條件艱苦等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出色地完成了建設任務。在這里施工,首先面臨無電無水,施工條件不具備的問題,同時,這里從海拔4200米到4600米的路段都是盤山路,運輸成為難題,施工所需的全部材料及機械設備都必須必須使用小型翻斗車一次次地倒運上去。艱難困苦嚇不倒無畏的建設者,沒有條件,他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沒有電,自己購置發(fā)電機;沒有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組織人員去自己拉運。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正是建設者們的顧全大局和無私奉獻,才有了企業(yè)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闭鲬?zhàn)的建設者或許對新疆這個第二故鄉(xiāng)有著更為深刻的感情,因為他們從八鋼工程建設開始就戰(zhàn)斗在這里,在八年的時間里,他們見證了二冶市場領域的不斷擴大,見證了一批批建設者奮戰(zhàn)的艱辛,見證了工程竣工時收獲的喜悅。如今,八個年頭過去了,他們有的人已光榮地退休了,但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還在這里堅守,有一首歌唱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想家的時候很甜密,家鄉(xiāng)月就撫摸我的頭?!痹谡劦郊胰恕⒄劦胶⒆?、妻子、老父親、老母親時,男子漢們的眼中也會噙滿淚花。自古忠孝難兩全,因為他們深知肩上的責任與重托,既然選擇了遠方,就注定了聚散兩相依。他們用忠誠和奉獻詮釋著什么是愛崗敬業(yè),什么是與企業(yè)風雨同舟。
信念永恒,精神長存。無論前方有多少風雨,我都會為你一路芬芳;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我都會為你一路堅守。讓我們把由衷的贊美獻給天山腳下的這些可愛的建設者,是他們把建設“美好中冶”和“美好二冶”的戰(zhàn)旗高揚,是他們在天山腳下鑄就了輝煌?!。ㄗ髡邌挝唬褐袊奔瘓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