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每一縷秋紅都蕩漾著詩意,江南的每一片橙黃都鐫刻著畫意。江南的秋韻,別具一番風姿。 如絲般的細雨,滌蕩了世間的一切鉛華,讓一顆有些浮躁的心拂去了塵世間霓虹閃爍燈紅酒綠的紛繁,心靈頓時有了棲息之所。

到無錫的那日,正是立冬時節(jié)的前夕。立冬前后,北方大地早已是寒風四起,草木凋零。有些微涼秋色的南方,卻仍舊是綠意充盈,花兒仍舊綻放著芬芳,秋的清麗之美在江南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江南地區(qū)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而無錫是吳文化的發(fā)祥地,吳文化是錦繡江南的靈魂。江南地區(qū)千百年來持續(xù)呈現(xiàn)出錦繡繁華,深厚的吳文化淵源可以說是功不可沒。有人說,吳文化之魂體現(xiàn)在水上,這或許有著一定的依據(jù)。太湖是無錫的標志和名片,幾次來無錫,一直沒有去太湖,心馳神往之。此次來到太湖黿頭渚,則真切領略到了太湖之美。黿頭渚風景區(qū)始建于1918年,由清朝末期舉人、無錫商會會長楊翰西建造,黿頭渚風景區(qū)巧妙利用真山真水建園,把這私家園林建造得十分唯美,自然與人文很好地融合,身在其中,恬靜淡然。"黿"即鱉也,"渚"即是三面臨水之地,因為它狀如黿頭,叫黿頭渚,這里是展現(xiàn)太湖風光的絕佳之處。

"黿頭渚"老門樓用琉璃瓦頂建造,正面是"黿頭渚"三個鎏金大字;背面則書寫著"山輝川媚"。黿頭渚是太湖最美的一角。到黿頭渚乘必坐太湖渡輪去太湖仙島,雙層的渡輪很大,航行的十分平穩(wěn)。上到渡輪頂層,一群退休結伴而來的游人正在引吭高歌《我的祖國》,引得人們駐足拍照并與之齊唱。渡輪在湖面上行駛之時,天空中細雨如絲,倚欄遠眺,湖水在微風中蕩滌起層層柔波,遠處的山巒,好似披著曼妙的輕紗。極目遠眺,驟然感覺塵世的煩惱在山水之間蕩然無存,天地遼闊,人生無限美好。思緒不由得飛轉(zhuǎn),想起了幾首描寫江南古韻的詩,“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那個對江南情有獨鐘的唐代現(xiàn)實主義大詩人白居易所描寫的那一花,一春,一水,不僅為我們勾勒出一副色彩明快的畫卷,而且讓人充滿了想象空間。而唐朝花間派詞人韋莊筆下的江南則另有一番意境:“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江南,著實讓人流連忘返,著實讓人情深義重。

渡輪行進大約20多分鐘,就來到了太湖仙島,精雕細縷的"太湖仙島"大牌坊巍然聳立,洞天福地、天都仙府,古老的道教文化和神話色彩,使人肅然起敬。太湖仙島下的“大覺灣”則有著眾多的石窟和石像,展現(xiàn)的是道家文化的精髓,儒家傳承和佛家典故。在此間,一條人造的銀河飛流直下,匯聚成傳說中的“瑤池”,大家紛紛在此駐足留影,把一切美好留在光影里。站在黿頭渚太湖仙島橋上,小橋、流水、槳櫓,感受到別樣的江南。江南讓多少文人雅士流連于此,亦不知讓多少時光為之駐足。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因為家人在這座城,所以與江南結緣,領略到江南的清雅麗質(zhì),領略到江南四季的不同風光。在江南如詩的畫境里,在這個秋意漸濃的冬日前夕,我的一顆心得到了安放,終于有了落腳地。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江南秋韻,醉了一方心田。

江南秋韻濃,人間情更濃……  (作者單位:中國二冶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