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連續(xù)奮戰(zhàn)的夜晚,歷經20余個小時的施工,我的項目—梅州市江南新城項目壢明安置區(qū)A區(qū)工地上傳來好消息,第一塊地下室頂板成功澆筑完成。也許對很多從事建筑行業(yè)的人來說很普通,但對我這個剛從校園走出、入職不到半年的新員工而言,卻是頗有標志性意義的。

剛入職時,我被分到A區(qū)工地擔任技術員。從剛到現場的懵懂到初步熟悉,我經受了一個“惡補”和“快速催熟”的過程。初到現場,雖不能說“兩眼一抹黑”,但是滿肚子的“墨水”卻一時不知道如何與現場實際結合起來,不知道從哪下手的感覺讓我備受挫折。所幸的是,公司組織的“師帶徒”讓我吃了顆定心丸。

在師傅也就是項目副總工的指導下,我開始全面惡補施工現場業(yè)務知識。首先是擺正態(tài)度,從基礎學起,熟讀《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掌握鋼筋平法標注及常用的鋼筋構造基礎知識,逐漸理解和掌握結構施工圖等等。初到A區(qū),正值基坑開挖、截樁頭,雖然了解了樁基礎的相關圖集,但真正看到現場樁基礎時,還是一陣不知所措。對于圖集上的三種樁頂與承臺連接的構造,完全不知道在現場該采用哪種方法。于是,我更加刻苦地學習,利用一切機會向師傅和同事們請教。慢慢的,從最基本的識圖、施工規(guī)范做起,再到現場檢驗、監(jiān)理報驗,逐漸掌握了施工現場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項。

A區(qū)第一塊地下室頂板施工的第一天,我就遇到了困難。柱箍筋間距過大,會導致沉梁以后間距不可控。當現場工人詢問我該如何解決的時候,我趕緊回憶書本上的各種方案,結果想出的辦法卻不適合實際操作,于是當場就被否決了。窘迫的我只好求援,質量負責人王興波及時趕到現場,他了解情況后馬上安排工人用四根廢鋼筋將箍筋調整后焊好,形成一個鋼筋籠,這樣處理沉梁后間距就不會變化了。解決了問題后的王興波還給我講解了這樣處理的優(yōu)點,并安慰我不要氣餒。這次“挫折”更加堅定了我扎根現場的決心,也更加明白了項目施工現場涉及多種專業(yè),如果沒有聯系實際的能力和良好的大局觀,那么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不會有用武之地。

第一次找監(jiān)理驗收的時候,我的心里是忐忑的。萬一因為不認識我不來驗收怎么辦?看我是新人給我出難題怎么辦?這些問題一度困擾著我。然而,事實證明這是多慮。監(jiān)理接到我報驗通知后,很快就到了現場。一番細致檢驗后,雖然也提出了一些整改要求,但并沒有發(fā)生我原來擔心的那些問題。在告誡我嚴格督促整改措施到位的同時,監(jiān)理還特別囑咐我一些工作的小竅門,比如要重點檢查哪些工序,哪些是死角,哪些是平時工人容易忽略做錯的地方等等。

等到驗收通過,A區(qū)第一塊地下室頂板開始澆筑。水泥泵車轟鳴,輸送長臂伸展,人員各就各位,灰色的水泥流傾注而下。這也標志著我職場人生轉變的開始。眼看著第一塊地下室頂板融匯著我的努力和汗水成功澆筑完成,心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將和我的項目在未來的道路上繼續(xù)砥礪奮進、共同成長。 (作者單位:中國二十二冶集)